片狀、纖維狀直徑大于2微米的粗粒子檢測顯微鏡 即使是由于分子尺度的球形粒子碰撞聚合的凝團成為球形粒子,也是不大可能的,或者說是不多見的,至少在顯微鏡里或者電子顯微鏡里所能看見到的那些粒子是如此。 實際觀測還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通過什么形式,由破裂過程產(chǎn)生的原生粒子,即直徑大于2微米的粗粒子,大量的是片狀、纖維狀及其它各種不規(guī)則的形狀。球體乃至于近似球體的粒子是很少可能的。 人們常用球形粒子或者等效球形粒子來近似地描述大氣氣溶膠。因為,這樣做在許多處理中都十分方便和簡單。 因此,對于無論是怎樣不規(guī)則的非球形粒子,通常都是引用等效球體的直徑(或半徑)來度盤的。也就是使用具有等效的某一選定的物理參數(shù)值的球體的直徑或半徑來表示非球形粒子的大小。 可供選擇的物理參數(shù)有,顯微下測量的投影面積,或者用氣體吸附法和表面積測定法測得的總表面積、粒子的體積或質(zhì)量,粒子的沉降速度、電遷移率、光散射特性,擴散參數(shù)等。所以,一般說非球形粒子的等效直徑是指對某一物理特性而言的。 例如:等效光散射直徑就不同于等效電遷移率直徑。
|